有关“黄体功能”的各种疑问,这一篇讲清楚
● 排卵期出血,月经前后内裤上有褐色分泌物,需要检查黄体功能?
● 怀上后频频流产很可能是黄体功能不全?
“黄体功能不全”真的这么可怕么?如何了解自己的“黄体功能”?接下来,咱们就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。
什么是“黄体”?
黄体,是指在女性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变化而来的一种内分泌腺体。这个腺体之所以被称为“黄体”,是因为它在新鲜时呈现出黄色。
在月经周期中,当卵子从卵巢排出后,卵泡壁会塌陷形成一个空腔。在促黄体生成素(LH)的作用下,周围的卵泡颗粒细胞、卵泡内膜细胞以及毛细血管等组织会向内生长,形成新的结构,并最终演变成黄体。
什么是“黄体功能”?
“黄体功能”其实主要涉及三方面:分泌激素、支持早期妊娠以及调节月经周期。在整个生殖周期中,卵泡负责分泌雌激素,在雌激素作用下,子宫内膜增生;随后,黄体开始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,这两种激素协同作用,使得已经增生的子宫内膜发生蜕膜样变化,转变为分泌期内膜。
在这一阶段,子宫内膜的血供显著增加,同时蜕膜细胞内糖原储备丰富,这些变化共同为受精卵的着床和后续发育做好准备。
如果受精卵未能成功着床,黄体则逐渐退化,引发子宫内膜的崩解脱落,随之月经来潮;反之,如果受精卵顺利着床,黄体将继续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,以维持早期妊娠。
“黄体功能不全”有哪些危害?
“黄体功能不全”就是指黄体在分泌激素、支持早期妊娠以及调节月经周期,这三方面功能发生了异常。 这种状态表现为排卵后黄体发育不全、分泌孕酮不足、过早退化、萎缩不全,进而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。
月经不调,阴道不规则出血:产后42天-6个月内,属于产后恢复的黄金期。
不孕:由于黄体功能不全,孕激素分泌减少,子宫内膜不能按正常时间剥落,停留在早期分泌阶段,且分泌反应欠佳。这就会使得子宫内膜的准备不足,无法为受精卵提供一个适宜的着床环境,最终导致不孕。
习惯性流产:即便受精卵在黄体功能不全的情况下着床成功,由于孕激素的不足,子宫内膜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,从而增加流产的风险,可能导致习惯性流产。
黄体功能不全怎么治疗?
黄体功能不足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,包括补充孕酮、分析并治疗导致黄体功能不足的原因等。以压力为例,当压力过大时,它会导致神经调节功能过度兴奋、敏感,进而使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。
这一连串的反应不仅会导致FSH和LH的比例失衡、胰岛素抵抗、卵泡发育缓慢,还会因为肾上腺激素和孕酮使用共同的原料,而导致孕酮的原料不足,进而引发黄体功能不足和孕酮不足的问题。
另一方面,如果压力持续过长时间,肾上腺功能可能会逐渐减退,肾上腺激素分泌不足。这时,一系列新的问题又会出现:LH分泌不足、血管生长能力受影响,甚至可能诱发甲减,共同导致黄体功能不足。
黄体功能不足影响生育力,为了有效改善这一问题,我们需要详细的监测激素变化,然后正确的评估雌孕激素是否平衡,看看是哪些激素缺乏,缺乏到什么程度,再使用对应的激素去补充来解决当前的症状。